干细胞库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源西二街中原科技城智慧产业创新园A7-1栋

行业资讯/INDUSTRY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资讯

央视科普:40岁干细胞从10亿跌至3亿!如何激活修复力,延缓衰老?

发布时间:2025-08-27 16:39:33 点击:51 来源:

【摘要】:央视近期的一档节目揭示了令人警醒的数据:人体在40岁时,干细胞数量锐减至仅剩约3亿,远远低于20岁时的10亿。这一核心“后勤修复部队”的锐减,不仅让衰老按下“加速键”,更成为许多器官功能退化和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

40岁后你是否觉得精力不再充沛,伤口愈合得更慢,或者时不时还会隐隐感觉到关节僵硬疼痛?这些变化并非无缘无故,其 “幕后黑手” 正是我们身体里的 “修复功臣”—— 干细胞,正在经历数量和功能的双重下降。


央视近期的一档节目揭示了令人警醒的数据:人体在40岁时,干细胞数量锐减至仅剩约3亿,远远低于20岁时的10亿。这一核心“后勤修复部队”的锐减,不仅让衰老按下“加速键”,更成为许多器官功能退化和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


今年9月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Aging》上的研究也指出,40岁和60岁是人体经历的两次“断崖式”衰老期,而干细胞的衰减可能正是这一过程的核心密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干细胞的奥秘,以及科学家们如何探索对抗衰老的新方法。



干细胞:人体自我修复的中坚力量


干细胞,被誉为“生命种子”,是人体内唯一具有再生能力的细胞。它们能够分化为各种功能细胞,修复损伤组织,维持器官的正常运作。

刚出生时,人体约有3万亿细胞,其中约10亿是干细胞,为快速生长与发育提供支持。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干细胞的数量会显著减少:

20岁:人体已基本定型,细胞总数达到顶峰约40-60万亿,此时干细胞数量仍维持在约10亿,修复能力也较为活跃;

40岁:干细胞数量骤减至约3亿,自我修复功能明显减弱;

70岁:干细胞数量不足1亿,修复能力几近衰竭,各种与衰老相关的疾病逐渐显现。

干细胞数量的减少,是人体自我修复能力下降的根本原因,揭示了衰老背后的核心机制。



干细胞的流失,让衰老成为必然


人体衰老是干细胞数量和功能同步下降的过程。
这背后隐藏着多重生物学机制:
1、修复减速:干细胞数量锐减
干细胞如同“工程师”,负责修复和替换老化的体细胞。当数量不足时,身体的修复速度大幅下降,器官功能开始退化。这就是为什么年纪越大,伤口愈合越慢、骨折恢复越困难的原因。
2、质量下降:干细胞也会“变老”
即使现存的干细胞数量够用,其功能也会随着时间老化。比如,它们的分裂能力减弱、分化潜能降低,甚至无法适应体内的修复需求。
3、免疫失衡与慢性炎症
干细胞还能双向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炎症。然而,老化的干细胞难以抑制慢性炎症,反而可能因功能失调而加速炎症性疾病的发生。
这些变化直接导致器官和系统功能的整体衰退,比如骨骼疏松、关节炎、免疫力下降、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能逆转干细胞的衰老吗?

科学家正在探索答案


尽管干细胞的流失和功能下降是自然规律,但科学研究已经为抗衰老带来了曙光。以下是目前较为前沿的干细胞延缓衰老策略:

1、补充外源性干细胞:衰老干预的新路径

通过提取和培养来源于脐带、胎盘或脂肪的“年轻”干细胞,将其注射至体内,替代老化干细胞,成为延缓衰老的新希望。2024年1月,上海东方医院研究团队在《Research Square》上发表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


在这项研究中,30名老年衰弱患者被随机分配至两组:治疗组接受间充质干细胞(MSC)输注,对照组则接受相同体积的0.9%生理盐水。治疗组患者每月静脉输注MSC一次,共两次,每次剂量为1×10⁶个细胞/kg。


研究结果显示,MSC治疗不仅安全且有效,还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了机体功能,减轻了炎症反应,并延缓了与衰老相关疾病的进展。这一成果为利用外源性干细胞抗衰老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预示着干细胞疗法的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