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库地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源西二街中原科技城智慧产业创新园A7-1栋

行业资讯/INDUSTRY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资讯

慢病时代,干细胞的潜力有多大?

发布时间:2025-07-08 10:10:41 点击:66 来源:

【摘要】:

基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当前国内65岁以上的老年群体约有1.9亿人,占到总人口的13.5%,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世界平均水平仅为9.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中国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


慢性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s)的简称,诸如常见的高血压、恶性肿瘤、糖尿病、血脂紊乱、甲亢/甲减、骨质疏松冠心病、脑卒中、心包炎、老年痴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知晓率低、可控性差、病程漫长、发病率高的特点。


这不是危言耸听,慢病时代”真的“狼来了”!


幸运的是,近年来对干细胞技术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对其应用领域和预期疗效也越发了解。


干细胞被主流医学界视为“生命之源”“万能细胞”,其原因正在于干细胞所具备的种种“再生”特性——它不仅具有自我复制能力(self-renewing),而且还可以根据特定诱导条件而分化为各类功能细胞,在奇特的归巢效应(homing)指引下,即便是应用的干细胞也能搭乘外周血的“便车”寻找到适宜的干细胞巢,在其中安居乐业。



下面,我们列举了几例可被干细胞应用的慢性病,一起看看吧!


01

帕金森病

神经系统疾病是全球第二大死因,也是医学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国内的一项临床研究纳入了26例帕金森病患者,经导管将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到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结果发现,应用后患者疾病评分明显下降,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也无发热等不良反应。这项临床研究肯定了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说明其应用帕金森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和运动功能,无副作用,安全可靠。



此外,NSCs还可产生神经营养因子,促进神经再生及血管新生,其调控微环境的炎症反应,降低脑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不仅如此,NSCs还可治疗多种神经系统损伤疾病/退行性疾病,例如脑缺血损伤、脑出血、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避免患者致残致死。


02

糖尿病

2006年,Novocell公司(现名Viacyte)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论文,描述了将干细胞分化成为能够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素等多种激素的内分泌胰岛细胞的过程。



在2008年,这一团队通过将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的胰岛内胚层应用到小鼠体内,成功在动物体内分化出对葡萄糖敏感的内分泌细胞,并且证明这些细胞能够帮助小鼠抵抗高血糖。


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和肝脏糖脂代谢有显著功效,同时起到了降糖的作用。


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的第一个临床研究就是关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者将胰内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与高压氧治疗相结合,在试验的一年随访中观察到患者的代谢参数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对于胰岛素的需求量也大大降低。



临床试验发现,25例2型糖尿病患者自体干细胞应用一年后,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得到有效控制,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胰岛素需求量减少。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干细胞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中也起着重要作用。